 | 广告资讯 |  | 展开广告 |
没有什么,能比听诊器更象征现代医学了。 听诊器之于医生,就如同钢笔之于作家、教鞭之于教师。 但回顾历史,这听诊神器的发明不过短短200年。 那么在这之前,医生是如何“听诊”的?画面比想象中还要香艳。 在中国,自古就有“望闻问切”。 大夫替病人诊断病情时,会使用到诸如切脉、摸骨等方法。 不过,古人思想保守,讲究男女授受不亲。 所以为年轻女子看病时,老医师会使出红绳隔空切脉的特技,这也避免与大家闺秀的直接接触。 影视作品中的悬丝诊脉的桥段而在西方,同样也有着一套“视触叩听”的诊断手法。 只不过,医生和病人间的接触就没那么多讲究了。 早在古希腊,希波克拉底就提出应用“直接听诊法”来评估患者病情。 说白了,此法就是直接将耳朵贴紧病人胸廓,来诊查心肺的声音。 而为了治病,即便是女病人也不例外。 在这之后,医生的听诊技术是不断进步,但工具却依然没有诞生。 所以“直接听诊法”也被视为有效的检查方法,沿用千年。 有人将此视为从医的小福利暗暗窃喜,也有人为此窘境困扰不已。 而那位叫做雷奈克的羞涩年轻医生,便是后者。 正是因为遇上那位丰满的女患者,尴尬的雷奈克医生才发明了史上第一件听诊器。 何内・雷奈克(René Laennec)出生在1781年,那时正值法国医学的黄金时代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