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广角新闻 —> 生 活
用旧肥皂救命 | | 信源:世界日报|编辑:2019-10-19| 网址:http://www.popyard.org | 抄送朋友|打印保留  |
【八阕】一个劳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地方:http://www.popyard.org |
【八阕】郑重声明:本则消息未经严格核实,也不代表《八阕》观点。[服务使用须知]【八阕】一个劳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地方:http://www.popyard.org |
 | 广告资讯 |  | 展开广告 |
一 朋友在微信上发了一张照片,是他上小学的女儿写的《浪淘沙令》。  |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|
风吹花落尽,溪水淙淙。杨柳随望千秋。不知何人思乡情,玉笛宛(婉)转。 书香散满堂,明月当空。可惜知音皆天涯,此恨谁知。 其中有一个错别字,下阙还少了一句,但这份“此恨谁知”由一个小孩用弯弯扭扭的笔触写来,不禁让人心里一动。孩子写词的这一天,她一人在家,妈妈外出有事,爸爸加班去了,好朋友也去外地读书了。原来,孩子的情感世界也是如此饱满。我们总以为,爱恨、寂寞、忧伤这些激烈的情感,是属于成人的,而童年的修饰词语,都是“无忧无虑”“欢快”這一类,即使有些小忧愁,在大人眼里也是“为赋新词强说愁”。但真的是这样吗? 想起儿子小时候,每到寒假,我们都会去乡下外公外婆家住一段时间。有一次,在儿子的手机里,无意中读到一个小伙伴给他发的信息,那个小男孩在短信里很忧伤地说:“你不在的日子,我很寂寞。”当时我笑了好久,一个小屁孩能懂什么是寂寞吗?我把孩子的这份寂寞看成了笑话。 |
|
作者序号373636343239编辑序号331| 共 2 页: 1 2 | | | | | |
560456561e5a544c5d04051e4804041e5604070f0c0e011e4a0405 f54510b414c796e415c4f09085c4e59574d514f17565f51065959 51594f546f5b50434251584359547043417658434c48031a17594 6348504202055c46585b4b5d421e5843525f595e4f5452425c6878 6e495c4704015147545e4d594f1f5446545b545f43515446516974 8424070534069554f57535f4855404f5b571e554f584b7f5162450 c454f7f57436d524058575c4c524f405f541a240574f7c55654e5f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