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 广告资讯 |  | 展开广告 |
周末刷微博,看到了这样一条留言:  |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|
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件事了:山东济宁的女孩苟晶,在1997年作为学校的尖子生高考落榜,1998年复读后再次落榜,后来她才知道,是当年自己的语文老师篡改了她的档案,让自己的女儿顶替她去读了大学,而她自己后来只能去了一所“野鸡”学校,一路饱尝人生冷暖,最后是靠做电商才站稳了脚跟。 毫无疑问,这位叫“回车键”的网友,是站在一个自己搭建的道德制高点上,对苟晶说出这种”慷他人之慨“的话的。 说实话,看完他的评论,有一种无力感。 我不喜欢骂人,也不善于骂人,但实在忍不住想说一句: 你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? 以德报怨,何以报德? 所以又写了这篇。 自隋唐开科举以来,统治阶级碰到科场舞弊案,是有一个打一个的。当然,在这个过程中,肯定也会有各种妥协和退让,但总的态度和原则是不变的,甚至是要有几颗人头落地的,杀一儆百,不然不足以平民愤。 因为科考舞弊不是一个简单的舞弊,这事关所有寒门弟子改变命运的通路被堵问题----还是被人用不公平的手段堵住的。 人不怕穷,不怕苦,但怕的是他们意识到他们再努力也没有办法改变自己命运,怕的是连他们认为是最公平的机会其实都是不公平的。 一旦这样的事成为常态,随之而来的潮水般的愤怒,是可想而知的。 当然,不能拿现在的高考去简单类比古代的科考,时代和环境也早已大不相同。然而,有些人,有些恶,有些利益链和腐败链,却并不会因时代的改变而改变,他们只会重新梳妆打扮,继续潜伏在阴暗的角落,继续干着令人发指的勾当。 衷心希望,能给苟晶、陈春秀、王丽丽她们一个交代,她们当然应该得到这个交代。而这也不仅仅是为她们,也是为我们,为大家,为这个社会和国家。 不然,寒的真的不只是她们的心。 康熙五十年(1711年),是农历辛卯年。 这一年的九月初九,是江南乡试放榜的日子。 那一天,在江南贡院的门外,围的都是前来看榜的考生。 “乡试”三年一次,相当于现在的高考,是读书人官场入仕的第一步,也是关键一步。十年寒窗苦读,今朝一榜揭晓,大家都心有忐忑,屏息等待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