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广角新闻 —> 文 史
北京沦陷时,这群年轻人在测绘了京城上的所有古建筑 | | 信源:SME科技故事公众号|编辑:2020-10-16| 网址:https://www.popyard.org | 抄送朋友|打印保留  |
【八阕】一个劳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地方:http://www.popyard.org |
【八阕】郑重声明:本则消息未经严格核实,也不代表《八阕》观点。[服务使用须知]【八阕】一个劳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地方:http://www.popyard.org |
 | 广告资讯 |  | 展开广告 |
侵华日军走过正阳桥牌坊 当时他们还厚颜无耻地要求民众上街“欢迎”军队 早在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之前,故宫大量最精品的文物已经紧急转运南下,这个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。与文物一同南下的,是不计其数的学校,师生们背着书籍走过大半个中国,是为留下抵抗侵略的力量与火种,更长远的还为了战后重建的人才储备。 战士们在前线厮杀的时候,中国的很多文人学者们也在尽其所能做出贡献。像梁思成这些已经与日本学者“开战”过的知名大咖(详见今日次条推送内容),一般都是带队撤离到敌后进行文化工作。 抗日战争期间梁思成、林徽因带领着营造学社的团队成员奔走于中华大地上,测绘下无数珍贵古建筑、雕塑的资料数据,保留下中华文明的火种,这无疑也是一种文化上的“抗日”。  |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|
自称“梁上君子”的梁思成先生 而在北京城内,敌占区的建筑学同仁们一方面要装成服从日寇的“顺民”,一方面不能落下学习与学术研究进度,也堪称忍辱负重的中华文化领域的“隐形守护者”。 1940年,拒绝了日伪政府任职要求的朱启钤先生闭门在家,一心想着继续营造学社的实测绘制工作。他找到时任伪都市计划局局长的林是镇先生商议,两人一拍即合找来了天津工商学院的教授张镈暗中商议。 |
|
作者序号343330343435编辑序号211| 共 4 页: 1 2 3 4 |
| | | | |
560456561e5a544c5d04051e4804041e5604070f0c0e011e4a0405 f54510b414c796e415c4f09085c4e59574d514f17565f51065959 51594f546f5b50434251584359547043417658434c48031a17594 6348504202055c46585b4b5d421e5843525f595e4f5452425c6878 6e495c4704015147545e4d594f1f5446545b545f43515446516974 8424070534069554f57535f4855404f5b571e554f584b7f5162450 c454f7f57436d524058575c4c524f405f541a240574f7c55654e5f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