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广角新闻 —> 文 史
回溯中印冲突根源,殖民分裂精神空间 | | 信源:香港01|编辑:2021-02-22| 网址:https://www.popyard.org | 抄送朋友|打印保留  |
【八阕】一个劳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地方:http://www.popyard.org |
【八阕】郑重声明:本则消息未经严格核实,也不代表《八阕》观点。[服务使用须知]【八阕】一个劳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地方:http://www.popyard.org |
 | 广告资讯 |  | 展开广告 |
2月20日,台湾大学中国大陆事务学会、政治学系中国大陆暨两岸关系教学研究中心合办学术讲座,邀请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、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兼任副教授吴启讷,以“中印关系的两种空间脉络”为题,回顾历史递进中的中印互动,以及英国殖民势力进入亚洲后,对近代中印冲突的激化与形塑。  |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|
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、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兼任副教授吴启讷。() 演讲之初,吴启讷介绍中印关系的传统脉络:精神的虚拟空间。由地理条件观之,中印之间曾存在多个缓冲政体,双方邻接地又非自身核心地带,故过往多仅能凭想象构建对方形象。而细究想象内容,中印的需求图景互不相同。 吴启讷指出,对传统中国而言,其民间虽有传统信仰,但更多是萨满体系的延伸,故在中国的精神世界中,始终存在对宗教的渴求,印度便填补了此般空缺。以《西游记》为例,其叙事主轴为“为求解脱而赴西天取经”,便是传统中国对印度的宗教原乡想象。虽说此书亦对佛教提出质疑,并带有些许“中国式东方主义”色彩,却无损其作为印度想象文本的地位。  |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|
江苏淮安的《西游记》作者吴承恩故居。(VCG) |
|
作者序号343230313736编辑序号211| 共 7 页: 1 2 3 4 5 6 7 |
| | | | |
560456561e5a544c5d04051e4804041e5604070f0c0e011e4a0405 f54510b414c796e415c4f09085c4e59574d514f17565f51065959 51594f546f5b50434251584359547043417658434c48031a17594 6348504202055c46585b4b5d421e5843525f595e4f5452425c6878 6e495c4704015147545e4d594f1f5446545b545f43515446516974 8424070534069554f57535f4855404f5b571e554f584b7f5162450 c454f7f57436d524058575c4c524f405f541a240574f7c55654e5f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