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 广告资讯 |  | 展开广告 |
中国古代夏、商、周、春秋战国至秦汉,各类青铜器均以立体器物的形式出现。但从战国开始,中国古代青铜器(铸造)出现了新的器形——“大型矩形青铜铜版(板)”。 本文通过对战国“中山国王墓”出土的《兆域图》、山东西汉齐王墓随葬品《矩形方镜》和私人收藏的《祭祀图》三件矩形青铜铜版比对和初探,提出大型矩形铜版(板)器形是青铜器器形艺术化发展的巅峰之作与绝唱,是作为朝廷或帝王用作统治国家、推行政治纲领、治世法典的道具和需要。 一、战国开始出现青铜器大型矩形铜版(板) 中国古代夏、商、周、春秋战国至秦汉,青铜器中的食器:如鼎、鬲、簋、盨、敦、豆;酒器中的:爵、斝、壶、觚、觯、角、尊;水器中的:盘、匜 盂、鉴;量器中的升、釜、量;乐器中的铃、铙、钟;兵器中的戈、剑、刀、弩、等各类青铜器,其无论大小,均以立体的器物形式出现。 但从战国开始,中国古代青铜器(铸造)出现了新的器形--“大型矩形青铜铜版(板)”;这就是战国“中山国王墓”中的《兆域图》。 《兆域图》于1977年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公社“战国中山国王墓”出土,它为长94厘米,宽48厘米,厚1厘米左右,重为32.1公斤的青铜铜版(板)。(图1)  |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|
图1:1977年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公社“战国中山国王墓”出土的《兆域图》它是战国“中山国”国王厝生前下令为自己修筑陵寝而制的青铜铜版(板)“陵墓图”。其正面是中山王、后的陵园平面设计图。图案包括陵园中的三座大墓、二座中墓的名称、大小以及四座宫室、内宫垣、中宫垣的尺寸、距离。其图形采用金银镶嵌的制作手法,铜板为一次性铸造,背面铜锈上有横向木㾗和苇席㾗。它是如今已知最古老的建筑平面设计图。铜版背面刻中山王厝颁布修建陵园的诏令,它的文字类似小篆。中山国国王厝的《诏命》位于上部“丘”的突出的横线之下,王堂及两后堂图线之上,字头向右,3 行,每行14字,共42字读为;“王命赒,为兆法阔狭小大之制,有事者宫图之。进退(致)法者,死无赦。不行王命者,殃连子孙。其一从,其一藏府”(图2)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