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 广告资讯 |  | 展开广告 |
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,情形各不相同。实际上,机遇在科学研究中也有重要作用。特别地,一些机遇其实是研究失败带来的,而一些研究失败,又是研究失误甚至操作错误造成的。对于研究中出现的异常结果,不隐瞒、不篡改,去深思、去探索,或可取得重大发现。如此来看,错误也会是很有价值、很有意义,从而是十分美丽的,毕竟,错误可能就是机遇。当然,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——那些既在思想上又在技术上有准备的人。 说话20世纪50年代,美国心理学家奥尔兹研究直接电刺激脑内的网状结构能否促进学习。他将实验老鼠深度麻醉,把一根细的金属线(即,电极)插入老鼠的脑内。电极用漆涂好使之绝缘,把电极的一端触及网状结构,电极在穿过老鼠颅骨的地方粘紧,以便老鼠清醒时电极不会错位。电极另一端通过很轻的柔韧导线连接到一个电刺激装置,从而,老鼠就是带着电极、连着导线,也可以自由活动。要刺激老鼠的脑时,研究者通过导线和电极把电脉冲传送到它的脑内。 当老鼠从手术中恢复过来,处于饥饿状态,就可以开始实验。实验过程是,把老鼠放进迷津,老鼠在迷津中奔跑,寻找食物。按照实验方案,老鼠在经过选择点(即,向左拐或向右拐的岔道口)时,实验者就用电脉冲刺激它的脑。如果这种刺激能促进学习,那么,此时老鼠学习迷津就会更快。 然而,实验却出现了古怪现象——老鼠在受到电刺激时,不是更欢实地跑迷津,而是根本就不跑了! 对于一只饥饿的老鼠而言,这是异常的。对于奥尔兹来说,这个实验是失败的。 对于失败的实验,奥尔兹想:老鼠为什么纠缠于选择点呢?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,奥尔兹与合作者改换实验范式,采用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技术。此时,不用研究者实施电刺激,而是让老鼠自己通过行动来获得电刺激。具体作法是,在实验箱的墙壁上装一个老鼠能够按压的杠杆,只要老鼠按压,短暂的电脉冲就会在老鼠脑内出现。这样一来,得到电脉冲是由老鼠控制的,它要得到电刺激,按压杠杆即可。 下面,是见证奇迹的时间——
|